人💫工引雷,高能來襲!7月11日晚后半夜到12日中午,前后兩波強對流天氣,中國科學院大氣𒉰物理研究所野外工作人員連續作戰,多次發射火箭進行人工引雷。
為什么要做“人工引雷”試驗?
自然閃電具有高電壓、大電流、強電磁輻射、尺度長等特征,很難進行模擬,同時由于其發生的隨機性,也很難開展近距離的綜合觀測,特別是自然閃電電流更是難以直接獲取。而人工觸發閃電是當前能夠較為真實地模擬自然閃電的唯 一手段,其發生位置確定、發生時間預知,可以直接獲取其電流、電磁場等關鍵特征參量,所產生的強電磁環境與自然地閃后續回擊的沒有差異,因此可以基于人工觸發閃電開展很多科學試驗,例如雷擊過程及其機理的研究、新型雷電探測技術的研發與測試以及雷電防護技術的測試等。
引下來的雷電為什么看起來那么直?
人工引雷是由快速上升并拖曳金屬導線的小火箭引發的,火箭的上升將從線軸拉出的導線拉直。放電過程通常從200至400m高度起始(稱為觸發高度),向上自持發展,在空氣中形成常見的不規則放電通道。當放電自持發展🧜到云內時,云中電荷沿著已經建立的通道卸🔯放到地。人工觸發閃電觸發高度(大約300至400m)以下的通道通常都是沿著拉直的導線。
引下來的雷電可以被儲存應用嗎?
雷電給人的感覺能量超強,但其實一次雷電所釋放的能量并沒有想象中大。一次典型的地閃釋放的能量🌄也就夠5個100W的燈泡亮1個月左右,但由于雷電的瞬時性(持續時間很短),其能量是在非常短的時🀅間內釋放的,所以雷電的瞬時功率非常強。而且,雷電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存在很大的隨機性,在一個固定地點發生的雷擊很有限,目前雷電能量的收集也缺乏相應的手段,所以還難以有效儲存和利用閃電的能量。
這樣的引雷對自然界是否有影響?
一次典型的﷽雷暴過程會有幾百到上千次云地閃電發生,云閃數量一般會更多,而人工引雷在一次雷暴過程中只有幾次(最多10余次),相對于自然閃電,從數量上講人工引雷可以忽略不計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引雷試驗對自然雷暴生消演變的影響微乎🧸其微。
(原標題:人工引雷,高能來襲!)
來源: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、新華網
流程編輯:u010